
李白,字太白,是一个少年天才。李白十五岁时已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开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岁,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因遭人谗谤,于近日上书自白,终为所拒。初夏,往长安,谒宰相张说,及其他王公大臣,均无结果。
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长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离开长安,经开封到宋城。去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四十二岁,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后来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中日醉酒不朝,玄宗对他渐渐疏远。之后,李白开始云游四海。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756年),李白五十三岁,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在浔阳入狱。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