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6月,重庆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性工程竣工仪式,这意味着全国首个石窟修复项目、历时近8年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工程完成,正式对游客开放。
重庆的千手观音佛像雕刻于南宋年间,由于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和酸雨的影响,使佛像内部出现渗水、细部风化、岩体断裂、垮落破坏及金箔变色起壳剥落等现象。
国家文物局将佛像的修复工作确定为“一号”保护工程。2007年,我国专家项目组按国际标准,运用了诸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X光探伤技术等技术手段,完成了千手观音造像的现状调查。2008年7月-2011年1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敦煌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科研机构,建立起一支专家工作队,正式启动观音佛像的修复工作。
对千手观音的救性保护动用了各方科技力量,而第5次修复是其中最大、最全面也最科学的一次修复,修复工程中使用大量古法工艺,尽量保证还原原来的工艺面貌。同时最重要的是在修复过称中把整个造像的信息完整保留了下来,可供以后千手观音保护及其他石质文物修复作为参考。
2015年6月13日,千手观音的修复终于完成,修复历时8年,修复完成的千手观音恢复了千年以前的光彩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