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铜像雕塑-简介释迦牟尼的成佛史

 新闻动态     |      2019-10-22 15:46




        释迦牟尼( 公元前565年至公元前486年),本名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姓乔达摩(瞿昙)。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三千年前的古印度靠近雪山南麓森林繁茂的地方,有一个很富裕的国家名叫迦毗罗卫国。国王名首图驮那,王后名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 相传释迦化成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莲花,下降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从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四月八日,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出胎,诞生于兰毗尼园的无忧树下。太子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莲,并且举目四顾,还有二条龙,一吐温水,一吐凉水,给他洗浴。后将此日定为为浴佛日。
       悉达多太子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观察到社会贫富悬殊,四姓阶级的不平等,又有众生之间的弱肉强食,尤其有感于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无常,从而产生修道之念,后终于舍弃王位,在19岁时出家修行。
       出家后,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南渡恒河,又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经多方尝试未果。后来太子来到伽耶山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设金刚座,东向端身正坐,发誓:“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他在树下静坐49天,克服了内外的种种“魔障”。彻见自己本来面目,止息一切妄想无明,终于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观缘起法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他为“佛陀”圣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
      释迦牟尼佛成无上正等正觉后,为令众生,入佛知见,以无量的善巧和方便开始了49年的说法。因为佛陀的传教方式,是随机的施设,不拘一格。他用偈颂、散文、故事、譬喻、直叙、问答等各种形式,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宣说不同的内容。对僧众开示菩提心、出离生死等,令证无上正觉,对俗人谈论道德的行善。他准许弟子可不用规范化的梵语,而用地区方言进行说教。这就使得他的思想学说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佛陀晚年疾病缠身,仍然到处讲经说法。来到拘尸那伽城外的娑罗树林,佛陀疲乏不堪,决定在这里入灭。在两株娑罗树中间,阿难搀扶佛陀右胁而卧,还对外道须跋陀罗说法,这是最后度化的弟子,说完便寂然入定,安祥而逝。这是公元前五四三年二月十五日中夜,佛陀寿八十岁。